「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圓滿結束 9大獎項得主誕生 電影創作力量薪火相傳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藝術發展局發出)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圓滿結束

9大獎項得主誕生 電影創作力量薪火相傳

 

(2014年12月19日)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舉辦、為期15天的「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圓滿結束,一共放映64齣短片,包括本地競賽作品與海外及本地觀摩短片,短片展期間亦舉行多場放映後問答環節與交流活動。「本地競賽部份」共37齣參賽作品,競逐「公開組」與「學生組」兩個組別的「最佳電影」、「最佳創意」、「最佳劇本」與「最佳攝影」共8大獎項,從中更會選出最高榮譽的「鮮浪潮大獎」,結果於今天晚上揭曉。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閉幕暨頒獎禮於今日(12月19日)假柴灣青年廣場Y-Studio舉行。擔任頒獎嘉賓有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國際著名武術指導袁和平先生、「鮮浪潮」發起人及顧問杜琪峯先生,以及今屆競賽總評審的台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李道明教授、美國翠貝卡電影節創意總監Geoffrey Gilmore先生,一起見證本地電影創作力量薪火相傳。香港知名編劇及美術指導黃仁逵先生亦都是今屆的總評審之一。

本年「鮮浪潮大獎」由公開組參賽者黃瑋納執導的《他們的海》所奪得,頒獎後並立即足本放映得獎短片,黃瑋納同時獲得公開組的「最佳電影」獎。

本地原創新力量 蓄勢待發

「鮮浪潮2014」的本地競賽部份包括37齣作品,分為「學生組」和「公開組」。每位參賽者均得到五萬元資助,並獲安排資深電影業人士擔任指導師,加以協助及提點,在六個月內拍成一齣不超過30分鐘的短片。時至今日,「鮮浪潮」已成為本地年青電影藝術創作人的年度盛事,報名人數逐年遞增,作品質素不斷提升,不少更得到海內外比賽和影展垂青。

今晚「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閉幕暨頒獎禮見證新一批得獎電影創作人誕生,為香港電影界注入原創新力量。「鮮浪潮大獎」得獎者將獲推薦參與海外舉辦的國際性電影節,其餘各得獎者亦將獲資助出席國際電影節以作觀摩。過去九年,「鮮浪潮」孕育出不少新進電影創作人,今晚誕生的得獎者亦可望日後在電影藝術路上嶄露頭角。

杜琪峰導演、袁和平先生、王英偉博士及錢小豪先生
杜琪峰導演、袁和平先生、王英偉博士及錢小豪先生
黃瑋納(中)憑《他們的海》勇奪本年鮮浪潮大獎
黃瑋納(中)憑《他們的海》勇奪本年鮮浪潮大獎
恭喜一眾得獎者!
恭喜一眾得獎者!

更多得獎者及典禮高清相片下載: http://goo.gl/gfJiM3

 

附錄:

「鮮浪潮2014」本地競賽得獎結果:

組別 獎項 得獎作品 得獎者 作品簡介 評審評語
鮮浪潮大獎 他們的海 黃瑋納(導演) 一張漁網,撈起的是一個個漁民家庭的故事。漁民夫婦面對時代變遷漁業式,生活平淡但卻背負重擔。導演黃瑋納曾以漁民為題製作紀錄片,得以重新審視自己作為漁民子弟的身份,透過這部劇情片,有血有肉刻劃獅子山下的漁民故事。 運用疏離寫實的手法描繪一對漁人出身的夫妻面對殘酷現實的不同心境與選擇,具有動人的吸引力。
公開組 最佳電影
公開組 最佳劇本 這裡,一切還好 周耀勤、詹可達(編劇) 人人都說要贏在起跑線,怪獸家長們唯有不惜一切,催谷子女但求跟大隊。仍是kidult的碩文,他的兒子應快樂成長,但妻子卻堅持不報直資心不死,死命要兒子參與多項課外活動賺證書。當父親的也自身難保,突然失業被迫面對新挑戰。不成才便仿佛不能成人,只嘆天下父母心可憐。 具有很好的戲劇結構與人物內在/外在衝突,題材也具時代意義。劇本精彩,故事有豐富有序且緊貼時代, 難得電影沒有掉進同類型敍事手法常見的陷阱。選角出色,富幽默感,具洞察力。
公開組 最佳創意 作為雨水:表象及意志 陳梓桓(導演) 當社會運動成為日常風景,一群紀錄片工作者兩年來一直拍攝香港社運,懷疑一個神秘組織暗中控制天氣,企圖製造惡劣天氣減低市民參與遊行意欲。究竟是天有不測之風雲,還是神秘組織隻手遮天?導演陳梓桓畢業於城大政策及行政學系,透過影像記錄社運點滴。 運用偽紀錄片的形式去呈現具時代性的議題,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手法具創意且專業。儼如歷險。導演觀察細節入微,手法自然,表現現實政治情況,堪稱完美之作。
公開組 最佳攝影 飲食法西斯 鄭啟明(攝影) 為了炮製出一流美食,當廚師的可以去得很盡。在徒弟眼中冷漠嚴謹的名廚巫易天,深明極致味道背後全靠無辜動物性命成就,上電視節目呈現珍饈百味,最終卻與名嘴主持舌劍唇槍。葉文希的這齣短片,既諷刺大眾對口腹之慾的沉迷及對名人的盲目崇拜,同時將美食與社會議題並置觀照,令人反思。 攝影棚內與外景攝影十分專業,且與影片的內容與題材相配合。啟發思考,富感染力,充滿諷剌意味,乃「摩登時代」的寫照。
學生組 最佳電影 樓上樓下 蔡嘉豪(導演)(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從大陸來港讀書的易遙,住進一棟唐樓,抵港第三天,她就發現門口躺著一具男性屍體。鄰居疏離冷漠,同住的室友尚未到港,易遙孤立無援,只有剛買回家的金魚作伴。她置身陌生環境,儘管飢腸轆轆,卻不敢出門,甚至開始疑神疑鬼,作出一個又一個叫人驚訝的舉動。 題材有趣,在類型電影中創作出吸引人的氛圍,演出到位。導演出色,電影格調悅目。
學生組 最佳劇本 港漂 黃天城(編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中港矛盾熾烈,少女夾在其間,感到困惑無比。林思敏隨母親居於深圳,每天跨境來港念書,害怕遭同學歧視,隱瞞「單非」身份。老師卻安排她參加辯論賽,要她雄辯滔滔,自我抵觸,力陳港府不應允許內地人來港定居的理據。母親來港希望看女兒比賽,令她更感煩惱。 透過扣緊時代的題材與人物,讓觀眾能進入小人物的矛盾心理與現實的困境,戲劇結構鬆緊有緻。角色出眾,題材刻畫細緻,貼近時代。
組別 獎項 得獎作品 得獎者 作品簡介 評審評語
學生組 最佳創意 冇鬼故事 梁譽(導演)(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電影打入內地市場,拍鬼片卻不能有鬼。新晉導演阿進一心要拍鬼故事,從一則姦殺案新聞取得靈感,但老闆下令他把女鬼刪掉。阿進屈服,修改劇本之日,赫然有厲鬼現身,不滿淒慘遭遇被抹殺,脅逼阿進不能改寫,才令他驚覺自己與女鬼之間,竟有著相連的命運。 能在鬼片類型中創出新路,使用後設(meta)手法提出有趣的論述。不見鬼的鬼故事,實為鬼故重生,惹笑大膽。
學生組 最佳攝影 周念華(攝影)(香港演藝學院) 在實景與攝影棚不同環境中能創出適當的氛圍,推動劇情,是不可多得的電影攝影學生作品。風格、表現均一擊即中,重新包裝鬼片,將之化為比喻。
特別表揚 玻璃城 黃顯力(導演)(香港公開大學) 金魚看不到魚缸外的世界,因為玻璃的倒影給牠們製造了無邊的假象。陶在未婚夫死後,情緒崩潰,終日幻想仍跟未婚夫在一起。舒喜歡性格內歛的謙,但謙另有所愛,他一直守在陶的身邊,但陶只是把他當作愛的替身。直至一天,謙目睹陶自殺,於是開始重蹈陶的覆轍。 影片藉金魚缸與音樂串連起幾位人物的生命片段,手法有新意,攝影有專業水平。視覺風格精彩,流露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