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ting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Progressing in the Clash between Tradition and Anti-Tradition

Press Release
5 September, 2014 (Press release is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 ) Revisiting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Progressing in the Clash between Tradition and Anti-Tradition Works by Thirty Renowned Photographers Departed from “Photo Pictorial” Magazine ‘Tradition / anti-Tradition: Departed from Hong Kong “Photo Pictorial” Magazine…’ will be unveiled on 12th September as the second major exhibition of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 2014. Participated by thirty leading photographers from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with works spanning across half a century, the exhibition will present both images previously published in “Photo Pictorial” and new works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By tracing the changing mode of expressions and concepts of these works, the exhibition endeavors to examine the…
Read More

Opening Ceremony Invitation – Media Arts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City as Part of “Fleeting Light”

Press Release
5 September, 2014 (Press Invitation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Media Arts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City as Part of “Fleeting Light” Large-Scale Media Arts Exhibition with World-renowned Master from US and Local Media Artists From Walls of Hong Kong’s Tallest Building to Light Bulbs in Central, to Artificial Sunlight and Starlight Opening Ceremony Invitation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as been presenting large scale media arts exhibitions since 2006, and this year will see the fourth edition with the theme “Fleeting Light”. Light- and shadow-themed creations on various media will be spread across the city. “Fleeting Light”, presented by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nd organised by the School of Creative Media,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association with…
Read More

回溯中港攝影發展歷程 傳統與反傳統撞擊中邁進

Press Release
2014年9月5日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國際攝影節發出。) 回溯中港攝影發展歷程 傳統與反傳統撞擊中邁進 從《攝影畫報》出發 三十位攝影潮流領軍人物 五十載主流與非主流作品 「香港國際攝影節2014」第二個重點展覽,〈傳統──反傳統:從香港《攝影畫報》出發……〉將於9月12日揭幕。展出三十位這五十年在中港攝影界的領軍人物的作品,有他們曾發表於《攝影畫報》作品,也有其近年的新創作。展覽希望從他們作品表現形式和觀念上的變化,透視中港攝影互相影響的發展歷程。 〈傳統──反傳統〉由資深攝影教育家馮漢紀先生策展,展覽按作品類型劃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展出一些相對傳統的作品。六十至八十年代,本港攝影師深受《攝影畫報》影響,攝影潮流以畫意風光和街頭巷尾的寫實照片為主。 第二部份集中檢視攝影的社會紀實潮流。八十年代開始,香港的攝影師開始受到西方攝影作品的影響,由單純寫實演進至紀錄當時社會百態。與此同時,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攝影畫報》是唯一能進入內地的攝影雜誌,中港攝影師交往亦漸趨頻密,大陸在八十年代中開始,社會紀實開始成為主流。 展覽第三部分則以前衛作品為主。九十年代《攝影畫報》的附刊《娜移》,成為了中港攝影師發表和交流攝影創作新觀念和形式的平台,以當時的攝影發展而論,《娜移》的作品可謂十分前衛。時至今日,此類型觀念性的非傳統的作品,已由當年攝影潮流的邊緣位置,漸漸成為創作主流。 中港攝影界的幾位領軍人物,包括安哥、顧錚、胡武功、劉清平、李媚、 榮榮,除了有攝影作品展出或為展覽撰寫文章外,更會親身出席9月13日的研討會。展覽回顧了過去半世紀傳統與前衛作品互相撞擊,後者又如何由邊緣走進主流;研討會則會嘗試探討攝影發展路向,務求令整個項目涵蓋中港攝影發展的過去、現在、將來。 策展人馮漢紀先生表示:「從傳統的紀實形式轉向到觀念攝影創作的路上,我們回看這個進程的時候,也要反思我們往後的發展路向。」就著〈傳統──反傳統〉展覽,他補充說:「從傳統的表現形式到反傳統的觀念作品創作的興起,為攝影開拓了一個更廣濶的創作空間。」 今年適值《攝影畫報》創刊五十年週年,《攝影畫報》是香港最重要及最長壽的攝影刊物,展覽場內亦會展出早期《攝影畫報》,彌足珍貴。 編輯垂注 傳媒導賞 日期:2014年9月12日 (五) 時間:14:45 – 16:45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 Gallery 內容:策展人馮漢紀先生帶領傳媒導賞 (14:45 – 15:45)    傳媒圍訪馮漢紀、榮榮、李媚、顧錚 (15:45 – 16:45) (傳媒如有興趣參與,請向公關報名。歡迎傳媒留步參與當晚18:30開幕禮。) 〈傳統──反傳統:從香港《攝影畫報》出發……〉展覽 日期:2014年9月13日 – 10月26日 (逢週二休息) 時間:10:00 – 20:00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 Gallery 適逢香港《攝影畫報》創刊五十週年,本展覽探討這半百載香港和大陸攝影的演變進程。觀察和比較兩地攝影團隊的相互影響和取材及觀念上的異同。參與的攝影師都是每一年代的領軍人物,從他們早年的作品和近期的作品中,不難見到作品在表現形式和觀念上的變化。 策展人: 馮漢紀 參展藝術家: (香港) (內地) 翟偉良 鍾文略 簡慶褔 高志強 劉清平 李家昇 梁家泰 麥烽 陳復禮 黃楚喬 黃啟裕 黃貴權 王禾璧 邱良 余偉建 安哥 鮑昆 顧錚 賀延光 黑明 胡武功 李潔軍 劉陽 劉錚 陸元敏 莫毅 榮榮 王苗 王文瀾 雍和 「何去何從:大陸與香港攝影發展的路向」研討會 日期:2014年9月13日 (六) 時間:15:00–17:00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A001 演講廳 大陸與香港的當代攝影萌芽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一直以社會紀實攝影為主流。 自2000年開始、國外資訊和交流活動大量進入,導致攝影在這十多年間產生巨大的變化,不少藝術工作者選擇攝影作為主要的表達形式,一些攝影師也努カ尋求突破,從傳統的紀實形式轉向到觀念攝影創作的路上。我們回看這個進程的時候,也要反思我們往後的發展路向。研討會上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見,為往後的攝影創作人點上一盞明燈! 主持人:馮漢紀 講者: 安哥、顧錚、胡武功、劉清平、李媚、劉陽、榮榮 策展人簡介:馮漢紀 馮氏為資深攝影藝術家及教育家,是香港攝影文化協會會員、香港大學 SPACE 攝影深造文憑課程兼任講師及課程統籌主任,也是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兼攝影系主任。他曾任2007年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策展人,2010年香港國際攝影節《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及香港文化博物館《城市漫遊者──社會纪實攝影展》策展人。馮氏為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評委,同時身兼香港美術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發展局、民政事務局及紐約《光圈》雜誌顧問。除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外,他的作品亦曾於美國各州、芬蘭、蘇格蘭、丹麥、日本及荷蘭等地展出,亦為香港文化博物館、中國廣東美術館及海外國際機構所收藏。 附件一:〈傳統──反傳統〉部分作品 高清圖片下載:http://goo.gl/FjPrQ9 榮榮,《東村1994 No.35》,1994 莫毅,《為香港做一次占卜之二》,1997 ,手工拼貼 黃啟裕,《哈囉凱蒂貓,哈囉骷髏頭!》,2014,雷射影像,木本 黃楚喬,《Tim仔的四重人生》,2014 余偉建,《中國南方的一條村 2》,2012 王禾璧,《反射#2》,俄羅斯,新西伯利亞,2012
Read More

採訪邀請:大型媒體藝術展「流光曳影」本月啟動 媒體藝術遍佈全城

Press Release
2014年9月4日 (採訪邀請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藝術發展局發出。) 大型媒體藝術展「流光曳影」 媒體藝術遍佈全城 國際著名光影大師 玩轉全港最高大廈外牆 遊樂中環海濱 香港藝術家 造出星光日光 探索人情歷史 香港藝術發展局自2006年起舉辦大型媒體藝術展,今年踏入第四屆,主題為「流光曳影」,滙聚國際和本地媒體藝術家,以「光」和「影」貫徹創作意念,運用不同媒介創作的作品將會遍佈全城。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統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推廣辦事處協辦的「流光曳影」,請來國際著名媒體藝術大師Jim Campbell,其作品「迴環」將會展現於環球貿易廣場外牆上,大樓幕牆燈光化身成為水面,「人」在水面上下游弋。Jim Campbell另外一件作品「晃光」則會矗立於中環愛丁堡廣場,二千個燈泡驟眼看似雜亂無章、隨意閃動,但仔細觀看會發現有黑影人若隱若現在燈泡之間穿梭,煞是有趣。 「流光曳影」亦會展出兩位本地藝術家的作品。梁美萍的作品「星蛹」在搭建的帳篷內,重現今日因著光污染而越來越難看見的星光。參觀者可以手機程式「命名」星星,甚至和朋友分享,藉此燃亮關懷。另一位藝術家楊嘉輝的「史丹利」則以室內的人造陽光與海灘,重現赤柱往事。藝術家以戰俘口述歷史訪問錄音,創作成聲與光的藝術裝置,讓黑暗歲月的歷史與人工沙灘的明媚形成鮮明對比。 「流光曳影」將於9月10日 (星期三) 舉行以下活動,誠邀 貴報 / 台派員出席採訪及報道: 時間 地點 內容 5:45 – 6:45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N100大堂 (N110外) 傳媒敘會 策展人邵志飛教授、莫奔教授、藝術家Jim Campbell會見傳媒,介紹策展概念及作品 7:00 – 7:45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N106室 「流光曳影」開幕典禮 /「迴環」啟動 1. 藝發局主席王英偉博士、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女士、策展人、藝術家致辭 2. 「流光曳影」啟動儀式 3. 眺望環球貿易廣場「迴環」啟動 (此部份可能因應天氣情況作出改動) 7:45 – 8:15 中環愛丁堡廣場 「晃光」導賞 專車接載往中環愛丁堡廣場 藝術家Jim Campbell親自講解「晃光」 (此部份可能因應天氣情況作出改動) 附件一:「流光曳影」節目概覽 節目 藝術家 地點 日期 時間 「流光曳影」展覽* 史丹利 Stanley 楊嘉輝 銅鑼灣金朝陽中心二期17樓 (登龍街1號) 9月2日-10月2日 10:00 – 20:00 迴環 Eternal Recurrence Jim Campbell 環球貿易廣場(ICC)外牆 (最佳觀賞位置為中環至灣仔海濱) 9月10日-10月8日 19:00 – 19:40 20:25 – 20:55 21:10 – 22:00 晃光 Scattered Light Jim Campbell 中環愛丁堡廣場 9月11日-10月1日 18:00 – 23:00 Jim Campbell的光影旅程1990-2014 Jim Campbell 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M9001室 (達康路18號) 9月12日-10月12日 11:00 – 19:00 (Mon-Sat) 12:00 – 17:30 (Sun) 星蛹 Star Pupas 梁美萍 香港科學館地下廣場 (科學館道2號) 9月14日-9月28日 18:00 – 22:00 其他活動 「史丹利」藝術家講座** 楊嘉輝 銅鑼灣金朝陽中心17樓 (登龍街1號) 9月9日 19:00 – 20:00 藝術家座談會*** 全部藝術家…
Read More

超越懷舊的社區攝影 以攝影回應觀塘社區變遷

Press Release
2014年9月3日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發出。) 超越懷舊的社區攝影 留住舊區人、事、物互動 以攝影回應觀塘社區變遷 影像訴說我的觀塘故事 過去一年,「憧憬世界」的教育團隊於十間位於東九龍區的中學,教授攝影技巧, 並啟發學生觀察習以為常的事物,其中不少學生更藉著攝影表達自己對所處社區的所見所感。其中一位導師李俊妮帶領學生以攝影的方式探索觀塘,最終透過影像去講述一個關於觀塘的故事。在過程中,李俊妮發現:「觀塘將要面臨的變遷已經討論、醞釀了很久,他們在十多歲時就要面對小社區生活場所可以在一夜之間『被消失』、市區重建帶來那種朝不保夕的龐大衝擊,所以我引領他們探討社區議題的方式是比較單刀直入的。」 在課堂上教授了基本的攝影知識與技巧、讓同學克服了由零開始的無助之後,李俊妮便引領同學走回熟悉的小社區,出發拍攝他們滿有感情的生活場所。她鼓勵同學以觀塘社區變化的事實作為創作的切入點,例如會和學生去觀察、聆聽和記錄街坊的對話內容,從現場細節中感受一個地方的個性,然後才進行拍攝,不斷實驗、討論、甚至反覆重拍。她說:「退一步了解、整理和發掘自己可以如何表達對社區的獨特情感和看法……漸漸從作品中看出同學們錘練出來的耐性。」 攝影介入社區 「憧憬世界」亦曾舉辦「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導師伍偉昌亦非常重視學員拍攝過程與社區的互動。他說:「透過學習攝影,到社區觀察、拍攝,從中理解社區發生的事情,並為此對街坊或社區人事有所回饋,這樣的互動……才是具體有意思的『社區攝影』。」他認為「拍攝一堆殘破或將要消失的美麗構圖,就是對社區或城市關注得很」是個錯誤觀念。 所以他主持的工作坊,先是介紹觀塘市區重建和活化工廈政策,然後傳授扎實的攝影技巧,學習光圈快門的曝光組合,不能單純「講 feel」。出發走出社區前,更有角色扮演遊戲,讓參加者學習到社區拍攝時對街坊應有的尊重和禮貌。落區後導師則要學員親耳聆聽街坊口中的社區故事點滴,最後才是拍攝。伍偉昌指出:「以理解先於影像創作,照片就能更實在地反映社區的狀況,亦因應社區街坊的回饋,創作出與環境、人、事、物互動的相片,這才是真正關係社區的相片。」 成果展出 作品結集 經驗分享 學校工作坊與「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的作品,現正於「漸漸攝影展」中展出,展期至9月14日。而「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的作品,更收錄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出版的《我們來自工廈》。除學員作品外,《我們來自工廈》更有伍偉昌、謝曉渝、梁仕昌等有豐拍攝社區經驗的攝影師,拍攝 24 個藝術家、設計師、文化工作者位於觀塘工廈的單位,勾劃出一幅觀塘工廈生態圖。 計劃亦將於9月6日舉行「社區攝影實踐」講座,由伍偉昌、謝柏齊分享多年社區攝影心得,如何與街坊互動、如何以照片表現社區等,探索社區攝影的意義和實踐的可能。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去年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接棒策劃,加入特殊教育、社區攝影等等嶄新內容,並開展研究與出版工作。 編輯垂注 漸漸攝影展 日期:2014年8月16日至9月14日 時間:10:00 - 19:00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 (彩虹地鐵站A2出口) 網址:www.toe.org.hk 社區攝影實踐 日期:2014年9月6日 (六) 時間:14:30-16:30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121室 登記:http://www.toe.org.hk/tc/index.php#events_events_seminar 社區攝影有不同的實踐方法,但都以社區中街坊的生活、情感,和社區特有文化為主線,人與物,環境與氛圍,平常就是社區特色;從而看現在,明歷史,想將來。攝影師都是行動者,與街坊接觸,方法是怎樣的?怎樣認識他們呢?用什麼方法觀察和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感和觀點?應該怎麼透過相片表達他們呢?在拍攝和溝通的過程中,拍攝者與街坊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本講座由謝柏齊和伍偉昌主講,分享他們多年做社區攝影的經驗,探索社區攝影的意義和實踐的可能。 主持: 麥海珊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顧問及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 講者: 伍偉昌 「憧憬世界」社區攝影工作坊導師 謝柏齊 攝影師 附件一:圖片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作品高清圖片下載:http://goo.gl/VwOL15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黎昊盈作品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余善鈺作品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陳景朗作品 《我們來自工廈》封面 學校工作坊作品高清圖片下載:http://goo.gl/GZnmEx 學校工作坊李鴻俊作品 學校工作坊李苑怡作品 學校工作坊林祖源作品 附件二: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及主辦單位 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 「憧憬世界」是一項非牟利的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及贊助,並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策劃,藉著校內攝影工作坊、社區合作計劃、研究與出版,推廣創意藝術教育。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被既有的影像設下了框框。我們希望鼓勵青少年以新的視角觀察和體會身邊的事物,擺脫既有的框框,重新探索自我,並加深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建立自身與外在環境的聯繫。 校內攝影工作坊 我們每年與不同地區的學校合作,在校內舉辦以中二至中五學生為對象的攝影工作坊。除了讓學生掌握攝影技巧外,專業的導師更會以生動且多元化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多角度思考,以及提升創意。學生亦有機會在浸會大學啟德校園的攝影工作室及黑房學習有關技巧,並參與戶外攝影實習。學生亦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更深入的個人或團隊創作,並參與年度大型展覽。 社區合作計劃 透過與不同專才及團體合作,對特定社群開展研究,為他們度身定造合適的藝術課程。此外,為了鼓勵青少年關注社會,我們會通過鏡頭觀察、探討和思考,帶領他們走進社區,與社區產生互動。我們亦積極推動公眾參與藝術計劃,藉著結合不同創作媒介和領域,讓不同層面的人士發揮創意,把藝術融入生活。 研究與出版 為了與公眾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分享課程的內容與研究成果,我們更將會設立網上資料庫,匯集不同工作坊的課程設計、藝術研究工作及出版刊物等資源。 關於「啟德」 「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於2013年成立,以促進本地以及鄰近地區的視覺藝術發展。「啟德」座落於一級歷史建築物(前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內,透過策劃不同類型的計劃,包括藝術家駐場計劃、展覽、工作坊、講座及刊物,致力推動學術研究、藝術教育及社區參與。 關於何鴻毅家族基金 何鴻毅家族基金為一獨立慈善團體。基金立足香港,在世界各地致力弘揚中國文化藝術,並推廣佛教哲學,提倡佛學融入生活;同時亦積極貢獻香港,透過創新方法,啟發本地青少年與藝術社群。 自2005年起,基金資助多項突破性計劃,包括展覽、出版、電影,以及促進跨文化理解之教育活動。基金在香港致力推動本地兒童及青少年的創意及藝術教育,並透過多個藝術教育計劃,包括「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敢動!」身體教育計劃等,為年輕一代打開欣賞藝術之門,培育他們發揮創意,探索自身與社區、文化、環境等課題,與社會建立聯繫。
Read More

過度活躍、學習障礙 攝影藝術是治療

Press Release
2014年8月22日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發出。) 過度活躍、學習障礙 藝術是治療 攝影活動 讓有特殊需要學童發揮潛能 藝術能夠成就無限可能,「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為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 (ADHD) 學童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度身訂造「躍動Summer Fun」和「特殊需要學生工作坊」,希望透過攝影藝術,幫助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升專注力,令他們發揮創意,釋放潛能。 「躍動Summer Fun」專為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的8至10歲學童設計,主辦單位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與協康會合作,結合物理治療與攝影藝術,訓練孩子改善身體協調和感知能力。 活動包括要參與學童把自己背包的所有東西取出,讓自己與其他組員為物品拍照。拍攝書包物品,是希望提昇他們以視覺引導思考的能力,並應用於收拾書包上學等日常生活環節。另外一個活動則要孩子扮演相機快門,全程閉上眼睛,直到同伴帶他到特定地方,讓他打開雙眼一秒鐘去「拍攝」。這種「人肉照相機」的練習,能讓學童在一瞬間提升專注力,令他們的觀察技巧變得敏銳。「地圖聯想」活動則要學童創作自己居住地區地名的故事,進行匯報、拍下照片,藉此以攝影協助語言記憶。 「躍動Summer Fun」的藝術導師、「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總監黃淑琪說:「這群小朋友……走到街上時往往無法好好處理眼睛帶來的連綿訊息和過量刺激;但他們拿著攝影機時,正好借用鏡頭的框架來過濾、揀選資訊,反而讓他們更集中留意眼前的事物。」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亦與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合作,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中學生舉辦工作坊,藉著攝影活動,培養他們以影像來表達自己和創作的能力。每節工作坊,導師都會給學生介紹一些攝影作品,然後再進行一些攝影練習。 例如導師會先播放超微距攝影拍攝的作品,然後派發手指頭般大小的模型,讓他們擺放到不同地方以微距拍攝,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奇異世界。又例如導師先簡單介紹攝影的「透視」原理,展示以「透視」造成錯覺的照片,造出巨手捏住小人物、水樽上跳舞等趣怪作品。 「特殊需要學生工作坊」導師、資深攝影師葉七城表示:「我們希望從『拍照』這行為誘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從直接的『紀錄』生活開始,慢慢培養以影像來表達情感的創作能力。」 學員作品與活動紀錄現正於「漸漸攝影展」中展出,兩個攝影工作坊的教材更會結集出版,讓更多家長、社工、教育工作者可以參考,與有需要的孩子進行活動。過度活躍學童的家長林先生看到兒子參與工作坊後的改變:「他在日常生活上變得更主動地表現自己……我察覺到他比以前更熱衷於用電話去拍攝自己遇上和喜愛的物件,拍攝後也時常拿來跟家人分享。」 計劃將於8月30日舉行「藝術是治療──特殊教育講座」,集合藝術工作者、物理治療師等,分享以攝影活動支援特殊需要學童的心得,並會探討藝術如何可以成為自我表達、與人溝通,以至幫助身體協調及宣洩情緒的工具,藉以為這些學童提供支援。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去年由「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接棒策劃,加入特殊教育、社區攝影等等嶄新內容。 編輯垂注 漸漸攝影展 日期:2014年8月16日至9月14日 時間:10:00 - 19:00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 (彩虹地鐵站A2出口) 網址:www.toe.org.hk 藝術是治療──特殊教育講座 日期:2014年8月30日 時間:16:00-18:30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217室 (彩虹地鐵站A2出口) 報名:http://www.toe.org.hk/tc/index.php#events_events_seminar 講座將討論如何以藝術作為一種自我表達、與人溝通,以至幫助身體協調及宣洩情緒的工具,支援弱智人士和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講座將有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主講,包括:藝術家、物理治療師、藝術治療師及社工等,就過去專為特殊需要學生設計的教育計劃交換心得,並探討不同行業的人士可如何互相合作,取長補短。 講者: 黃淑琪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總監及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 張詩詠 協康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劉妙珍 聖雅各褔群會復康服務(體驗及參與)高級經理 葉七城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導師 賴朗騫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導師 附件一:圖片 高清圖片下載:http://goo.gl/k9WL5u 「躍動Summer Fun」學童把背包物品排開拍照。 「躍動Summer Fun」中,學童在觀看「地圖聯想」匯報時拍下的照片。 「躍動Summer Fun」的學童在拍攝。 「躍動Summer Fun」活動輔以形體動作訓練。 「特殊需要學生工作坊」中,以錯覺造成巨手捏住小人物的作品。(攝影:歐展鵬) 「特殊需要學生工作坊」中,以微距拍攝不一樣的世界。(攝影:潘浚鏘) 附件二: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及主辦單位 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 「憧憬世界」是一項非牟利的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及贊助,並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策劃,藉著校內攝影工作坊、社區合作計劃、研究與出版,推廣創意藝術教育。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被既有的影像設下了框框。我們希望鼓勵青少年以新的視角觀察和體會身邊的事物,擺脫既有的框框,重新探索自我,並加深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建立自身與外在環境的聯繫。 校內攝影工作坊 我們每年與不同地區的學校合作,在校內舉辦以中二至中五學生為對象的攝影工作坊。除了讓學生掌握攝影技巧外,專業的導師更會以生動且多元化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多角度思考,以及提升創意。學生亦有機會在浸會大學啟德校園的攝影工作室及黑房學習有關技巧,並參與戶外攝影實習。學生亦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更深入的個人或團隊創作,並參與年度大型展覽。 社區合作計劃 透過與不同專才及團體合作,對特定社群開展研究,為他們度身定造合適的藝術課程。此外,為了鼓勵青少年關注社會,我們會通過鏡頭觀察、探討和思考,帶領他們走進社區,與社區產生互動。我們亦積極推動公眾參與藝術計劃,藉著結合不同創作媒介和領域,讓不同層面的人士發揮創意,把藝術融入生活。 研究與出版 為了與公眾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分享課程的內容與研究成果,我們更將會設立網上資料庫,匯集不同工作坊的課程設計、藝術研究工作及出版刊物等資源。 關於「啟德」 「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於2013年成立,以促進本地以及鄰近地區的視覺藝術發展。「啟德」座落於一級歷史建築物(前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內,透過策劃不同類型的計劃,包括藝術家駐場計劃、展覽、工作坊、講座及刊物,致力推動學術研究、藝術教育及社區參與。 關於何鴻毅家族基金 何鴻毅家族基金為一獨立慈善團體。基金立足香港,在世界各地致力弘揚中國文化藝術,並推廣佛教哲學,提倡佛學融入生活;同時亦積極貢獻香港,透過創新方法,啟發本地青少年與藝術社群。 自2005年起,基金資助多項突破性計劃,包括展覽、出版、電影,以及促進跨文化理解之教育活動。基金在香港致力推動本地兒童及青少年的創意及藝術教育,並透過多個藝術教育計劃,包括「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敢動!」身體教育計劃等,為年輕一代打開欣賞藝術之門,培育他們發揮創意,探索自身與社區、文化、環境等課題,與社會建立聯繫。
Read More

Raghu Rai’s Exhibition to Unveil the HK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 2014

Press Release
21 August 2014 (Press release is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 Indian Master Raghu Rai’s Exhibition to Unveil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 2014 Chance to See Multi-layered Photographs by renowned Master Capturing Diversity of India The much looked-forward biennial festival and singl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the field of art photography in tow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 2014” (HKIPF 2014) will be held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4, and every edition of the Festival features works by masters. This year is no exception. While the 2012 edition’s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Daido Moriyama” (2012) saw great success, this year’s Festival is bringing another master photographer to town – Raghu Rai. The exhibition “In Light of India: Photography by Raghu Rai”…
Read More

香港國際攝影節2014開幕展 印度大師洛古雷打響頭炮

Press Release
2014年8月21日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國際攝影節發出。) 香港國際攝影節2014開幕展 印度大師洛古雷打響頭炮 享負盛名國際級大師作品 豐富層次畫面 捕足今昔印度多元一面 攝影藝術界兩年一度盛事「香港國際攝影節」即將舉行,每屆均會展出大師級作品。上屆攝影節「反射與折射 森山大道寫真展」哄動一時,今屆大會請來另一位國際享負盛名的大師──洛古雷 (Raghu Rai),以《微光中的印度:洛古雷攝影展》為攝影節打響頭炮。 洛古雷年輕時在法國著名攝影師亨利•卡蒂爾-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的引薦下加入馬格蘭攝影社 (Magnum Photos)。馬格蘭攝影社集合當今世界八十多位頂尖攝影師,而洛古雷乃極少數躋身其中的亞洲人。洛古雷2012年獲著名紀實攝影分享平台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選為二十位最有影響力的亞洲攝影師之一,與森山大道、荒木經惟等齊名。 他曾出版三十多本攝影作品,其中包括為甘地夫人、德蘭修女拍攝照片的作品集。其系列作品發表於國際雜誌,如《時代》(Time)、《生活》(Life)、《紐時時報》(New York Times)、《新聞週刊》(Newsweek)、《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等等。洛古雷本人獲獎無數,亦曾擔任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又名「荷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攝影比賽等的評判。 洛古雷熱愛自己國家,所有作品均取材自印度,足跡遍佈印度大小城市。他的作品極有層次,畫面非常豐富,能反映當下印度社會的多元面貌。英國《觀察家報》這樣形容洛古雷:「他通常在一張照片中同時捕捉了印度的暴力和美麗 」他鏡頭下的人物甚至動物,都能捕捉其神態與複雜的情感,教人讚嘆。 洛古雷說過:「好照片能結合思想、肉身、靈魂,將『達顯』(darshan) 發揮極致。」大師將印度哲學概念『達顯』應用於攝影,本身亦是資深攝影記者策展人孫樹坤便說:「這次展覽就試圖在視覺上呈現洛古雷一直強調的多層次的世界觀,但相信觀眾在觀看過程之中要能達至『達顯』(darshan) 的境界,個人的投入和清空才是先決的條件。」 策展人孫樹坤精選約100張洛古雷作品,於8月29日至9月21日於太古坊ArtisTree展出。洛古雷更會親身出席8月30日與孫樹坤對談,歡迎公眾參加。 編輯垂注 傳媒導賞 日期:2014年8月28日 (四) 時間:14:45 – 16:45 地點:太古坊ArtisTree 內容:策展人孫樹坤介紹作品 (14:45 – 15:45)、傳媒圍訪洛古雷 (15:45 – 16:45) (傳媒如有興趣參與,請向公關報名) 微光中的印度:洛古雷攝影展 《微光中的印度:洛古雷攝影展》展出印度攝影大師洛古雷一百張精選作品。洛古雷年輕時在法國著名攝影師亨利.卡蒂爾-布列松的引薦下加入馬格蘭攝影社。洛古雷喜歡去捕捉他眼前一個複雜而又多層次的景像,從而展示印度是一個多層次和多元文化的國家。欣賞他的作品時就有一種「一沙一世界」的感嘆。 日期:2014年8月29日 – 9月21日 地點:太古坊ArtisTree 時間:10:00 – 20:00 延伸活動:藝術家與策展人對談 日期:2014年8月30日 時間:14:00 – 16:00 地點:太古坊ArtisTree 講者:洛古雷、孫樹坤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附件一:洛古雷作品 下載高清圖片及瀏覽更多圖片:http://goo.gl/yc7SNM Traffic at Chawri Bazar, Delhi, 1964 Mother Teresa in Her Prayer, Kolkata, 1995 Cow Enjoying Abandance of Wheat, Kandla Port, Gujarat, 2001 附件二:藝術家及策展人簡介 藝術家:洛古雷 (Raghu Rai) 洛古雷生於1942年12月,取得土木工程師資格,23歲開始攝影工作。1966至1976年間,他加入了報章《The Statesman》擔任首席攝影師。1977至1980年間於加爾各答新聞週刊《星期日》擔任圖片編輯。1971年,洛古雷在巴黎Delpire Gallery 舉辦攝影展,傳奇攝影師亨利卡蒂爾布烈松大為欣賞,推選他加入國際知名的攝影師代理瑪格南圖片社。直至1977年,他才正式入選。 洛古雷於印度首屈一指新聞雜誌《今日印度》的發展初期擔任圖片編輯/繪圖師/攝影師。他專責特刊和設計,拍攝有關當代(1982-1991)社會、政治,及文化主題的先驅性攝影專輯。這些創作都成為雜誌界的一時熱話。 1972年,他獲頒「Padmashree」,是印度最重要的民間攝影師獎之一,以表揚他對孟加拉難民、戰爭,及投降照片拍攝工作的貢獻。1992年,他在美國憑《國家地理雜誌》刊登的「印度野生生物的人類管理」故事得獎,獲封「年度攝影師」。2009年,他獲法國政府授予藝術與文學榮譽授勛(Officie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他的圖片故事曾在全球眾多著名雜誌報紙上刊登,包括《時代雜誌》、《生活雜誌》、《GEO》、《法國費加羅報》、《法國世界報》、《德國世界報》、《紐約時報》、《星期日倫敦泰晤士報》、《新聞週刊》、《時尚雜誌》、《紳士季刊》、《D magazine》、《瑪利嘉兒》、《獨立報》及《紐約客》。他亦曾多次為荷賽獎、阿姆斯特丹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攝影大賽擔任評判。 他曾接受國際綠色和平一項特別任務,就1984年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及其對受害者的影響進行大規模照片記錄工作。照片其後收錄成書,並分為三個巡迴歐洲、美國、澳洲、印度,及東南亞的展覽,引起更多對該悲劇的關注,並為眾多幸存者帶來安慰。 2002年,他與兩位著名攝影師Graciela Iturbide (墨西哥) 及 Sebastiao Salgado (巴西) 合作,以印度和墨西哥為題,舉行了一次特別展覽和出版圖片集。他的作品被刊載於瑪格南圖片社的主要書籍及展覽中。 他可能是唯一取材於印度不同角度/生活及主題而出版超過30本書籍的攝影師。現時仍有四、五本書籍在籌備當中。洛古雷囊括多項國家及國際獎項,亦在全球展出他的作品,曾於多個國家舉辦個人展覽。洛古雷與家人現居新德里,於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擔任合夥人。 策展人:孫樹坤 孫樹坤是一名資深新聞攝影工作者,1956 年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樹仁學院社會工作系,並擁有中國人民大學之新聞學碩士學位。孫氏曾在1993 及1994 年擔任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其間策劃了《瞬息訊息》新聞攝影展(1993)、《香港二十四小時》攝影活動及同名的展覽( 1994-1995);前者回顧了香港新聞攝影記者在6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作品,後者則提倡市民透過攝影記錄香港在回歸中國過程中的種種變化。2000年與何慶基合作策劃《香港新聞攝影發展史》展覽。2007 年出任第三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評判。為「光影作坊」創會成員,致力攝影的推廣和教育工作。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擔任兼職講師。編輯及著作有《Megafauna》(2009)、《尋找香格里拉》(2002)《籠》(1993)、及《瞬息訊息》(1992)。主要展覽有:《香港攝影系列3:一人像・一故事》(2012聯展)、《返回原點》(2011聯展——平遙)、《巨物世代》(2011聯展——台北)、《曜》(2011聯展)、《我們的大澳》(2010個展)、《香港攝影系列2:城市漫遊者》(2010聯展)、《香港攝影展2010》(2010聯展——多倫多)、《巨物世代》(2009 聯展)。孫氏攝影作品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Read More

本地少見大型攝影展覽 一百位學生攝影師 一百個小故事

Press Release
2014年8月19日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發出。) 本地少見大型攝影展覽 一百位學生攝影師 一百個小故事 探索媒介 深入社區 反思家庭 觀照自我 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辦的「漸漸攝影展」剛剛於週末開幕,展出參與「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的工作坊學員作品,以及擔任導師的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差不多完全佔據「啟德」接近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地方(即前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佔地),以單純展示攝影作品而言,展覽規模之大香港難得一見,策展亦巧妙運用這個古老建築群的不同空間。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去年由「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接棒策劃,在過去十五個月內,舉辦了多個工作坊,除了教授各種攝影知識和技巧,更重要是透過活潑及創意的練習,啟發學生觀察習以為常的事物,從中發現新角度。 從攝影反思家庭 學員黃詠康就從攝影重新發現了自己和家人的關係。他在六十天的拍攝計劃裡,早晚用鏡頭對著家裡的人和物。照片令他發現,原來父親很寂寞、很需要關心,家人沒有怎樣和他說話。他也發現父親的另一面:「鏡頭前後最不一樣的是他,鏡頭前笑騎騎,但其實他的脾氣不是太好。」他又發現了哥哥和家人的疏離,他經常不在家中:「影他就好像追星一樣。」 也有學員藉著攝影深入社區,羅翔鷗拍攝街坊理髮檔,思考她與檔主不曾交談卻又共存於社區的微妙關係。 愛上黑房沖曬 有學員在參加工作坊後,由數碼相機移情別戀至用菲林拍照。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導師單對單教授黑房沖曬。學員周立進說:「自己沖曬的好處是長時間對著照片,多了時間與它相處,了解它、觸摸它,難度在於光線和反差之間作出平衡。……我發現一張照片的最後成品,不只是按快門那刻決定的。」在「漸漸攝影展」中觀賞周立進一系列菲林拍攝的照片,可見攝影藝術已在小夥子身上埋下種子。 拍攝一舊雲 導師賴泳晨發現學生都愛「擔天望地」於是想到不如以「雲」來作拍攝題材。於是賴泳晨和另一位導師何敏基便用乾冰來製作雲朵,一方面教授攝影技術,如何調校光圈快門來捕捉這朵雲,另一方面鼓勵同發揮創意拍攝這團雲,有同學扮演孫悟空在雲上彈跳,也有同學擁抱著雲,當自己在擁抱夢想,讓拍攝者從二樓高處影下來。 受到這個活動啟發,賴泳晨和何敏基更創作了一輯題為《One Big霞》的拍攝作品,在不同地方製造一團奇詭的雲,得出來的作品有意想不到的有趣效果,亦在「漸漸攝影展」同場展出。 「漸漸攝影展」展出了超過一百名學員的攝影作品,每份作品背後,都有一個特別的故事。展覽的導賞精選了部份故事,供參觀人士細聽學員心聲娓娓道來。另外,十二位擔任工作坊導師的藝術家,亦在展覽出展出近作,這些資深攝影師與藝術家包括:張康生、張益平、何敏基、馮建中、賴朗騫、賴泳晨、梁耀康、李俊妮、練錦順、王宗美、黃淑琪及葉七城。 開幕禮上,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院長莊藝勤表示:「學員的作品,與成名藝術家──絕大多數在採用鏡頭的媒介擁有多年經驗──的作品,形成有趣的對比。」他認為:「展出的作品帶出一種嶄新、脫俗的意念,挑戰關於攝影的性質與範疇的傳統思想與既有觀念,令人有多重驚喜。」 展覽資料 日期:2014年8月16日至9月14日 時間:10:00 - 19:00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 (彩虹地鐵站A2出口) 網址:www.toe.org.hk 附件一:展覽圖片 高清圖片下載:http://goo.gl/tLM63l 學員黃詠康作品 學員周立進作品 學生擁抱雲朵 潑水練習,用攝影捕捉動態 賴泳晨及何敏基作品《One Big霞》 展覽佔地甚廣 開幕禮:(左起)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院長莊藝勤、「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總監黃淑琪、計劃顧問Joanne Kim、何鴻毅家族基金計劃總監黃美儀、計劃顧問麥海珊 附件二: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及主辦單位 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 「憧憬世界」是一項非牟利的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及贊助,並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策劃,藉著校內攝影工作坊、社區合作計劃、研究與出版,推廣創意藝術教育。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被既有的影像設下了框框。我們希望鼓勵青少年以新的視角觀察和體會身邊的事物,擺脫既有的框框,重新探索自我,並加深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建立自身與外在環境的聯繫。 校內攝影工作坊 我們每年與不同地區的學校合作,在校內舉辦以中二至中五學生為對象的攝影工作坊。除了讓學生掌握攝影技巧外,專業的導師更會以生動且多元化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多角度思考,以及提升創意。學生亦有機會在浸會大學啟德校園的攝影工作室及黑房學習有關技巧,並參與戶外攝影實習。學生亦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更深入的個人或團隊創作,並參與年度大型展覽。 社區合作計劃 透過與不同專才及團體合作,對特定社群開展研究,為他們度身定造合適的藝術課程。此外,為了鼓勵青少年關注社會,我們會通過鏡頭觀察、探討和思考,帶領他們走進社區,與社區產生互動。我們亦積極推動公眾參與藝術計劃,藉著結合不同創作媒介和領域,讓不同層面的人士發揮創意,把藝術融入生活。 研究與出版 為了與公眾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分享課程的內容與研究成果,我們更將會設立網上資料庫,匯集不同工作坊的課程設計、藝術研究工作及出版刊物等資源。 關於「啟德」 「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於2013年成立,以促進本地以及鄰近地區的視覺藝術發展。「啟德」座落於一級歷史建築物(前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內,透過策劃不同類型的計劃,包括藝術家駐場計劃、展覽、工作坊、講座及刊物,致力推動學術研究、藝術教育及社區參與。 關於何鴻毅家族基金 何鴻毅家族基金為一獨立慈善團體。基金立足香港,在世界各地致力弘揚中國文化藝術,並推廣佛教哲學,提倡佛學融入生活;同時亦積極貢獻香港,透過創新方法,啟發本地青少年與藝術社群。 自2005年起,基金資助多項突破性計劃,包括展覽、出版、電影,以及促進跨文化理解之教育活動。基金在香港致力推動本地兒童及青少年的創意及藝術教育,並透過多個藝術教育計劃,包括「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敢動!」身體教育計劃等,為年輕一代打開欣賞藝術之門,培育他們發揮創意,探索自身與社區、文化、環境等課題,與社會建立聯繫。
Read More

Media Arts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City as Part of “Fleeting Light”

Press Release
18 August, 2014 (Press release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Media Arts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City as Part of “Fleeting Light” Large-Scale Media Arts Exhibition with Top-notch Master from US and Local Media Artists From Walls of Hong Kong’s Tallest Building to Light Bulbs in Central, to Artificial Sunlight and Starlight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as been presenting large scale media arts exhibitions since 2006, and this year will see the fourth edition with the theme “Fleeting Light”. Light- and shadow-themed creations on various media will be spread across the city. “Fleeting Light”, presented by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nd organised by the School of Creative Media,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rt Promotion Offic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