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活「老嘢」話事 成立香港首個「老嘢」設計會

2014年7月9日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發放)

未來生活「老嘢」話事 香港首個「老嘢」設計會正式成立
以創意抗老化 跨代參與設計 「社會設計」改善生活

「人口老化」近年已成為全世界和香港最重要的社會議題之一,可惜焦點大多只集中討論如何擴大社會保障和老人福利等。這可能因為「老人」往往給大眾的印象就是「體弱多病」、「需要照顧」、 甚至是年輕一代的「負擔」 。 甚少人想到「老人」都可以有「創造力」,創意原來可以「抗老齡問題」,甚至人人都可以創造和設計適合自己的「老年生活」。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屬下的「社會設計工作室」(DESIS Lab for Social Design Research,下稱「工作室」) 剛剛成立「『老嘢』設計會」,招攬「香港老人」以及不同年紀的朋友成為會員,舉辦各種與設計有關的活動,鼓勵老中青一同參與。透過這種「參與式設計」,「設計會」希望「香港老人」以至社會大眾能將設計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 ,由設計我們的日用品、飲食、服飾到居住環境,以改善我們的社會和生活。

「『老嘢』設計會」剛剛完成首個活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所舉行的「退休人士及長者博覽」中設置展區,並舉辦不同有趣的設計活動,包括《設計「老一袋」》和《設計好一餐》,讓參加的老友記們,落手設計適合自己的手提袋和餐飲方式,體驗設計的樂趣。

「我點識設計呀!」這是不少老人聽完活動簡介後的第一個反應,但當他們一動手開始設計自己的「老一袋」時,便不停地提出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呢隻顏色太沉鬱,我唔鍾意,綠色開心啲!」、「條邊一定要界得直先靚㗎!」⋯⋯老人對設計細節的堅持和一絲不苛反而令在場協助的知專設計學院同學不敢怠慢,幫他們四處張羅可以豐富作品的材料,有些參加者甚至樂此不疲多做幾個!

另一活動《設計「死」粒石》就有「社會設計工作室」的畢業見習生、珠寶設計師黃杞頤小姐 (Katie Wong)與老人一起設計近年在外國流行的「紀念鑽」(即將骨灰製成鑽飾)。 她特別準備了一個小遊戲引導參加者思考和說出對「死」的睇法,讓他們想像不同形狀和顏色的鑽石對他/她的意義等,最終設計出代表自己的「紀念鑽」。

「『老嘢』即『老人家嘅嘢』,泛指老年人生活中的各樣細節和事物。而『老嘢』可能在某些人心目中帶負面意義, 但其實他們不但不介意,還經常以『老嘢』自居! 所以我們希望讓「香港老人」重奪定義『老嘢』這詞的主動權,以設計的創意,計劃和營造適合他們自己的生活環境;亦希望大眾反思對老人和老年生活的傳統想像」,「工作室」設計研究員曾兆賢 (Albert Tsang) 介紹成立設計會的目的。

「其實每個人都會老,但年紀大了並不等於沒有創造力和創意!」,「設計會」長老-「工作室」總監李欣琪博士(Dr Yanki Lee)指出,只要透過創造合適的環境,讓「香港老人」親身參與設計的過程,令他們認識和肯定自己一樣擁有設計的能力,這在「社會設計」學裡稱為「設計充權」(Empowerment through design),從而激發並令他們重拾對日常生活的種種想像和觀察能力, 發揮他們潛藏的創造力(ingenuity)。」。李博士更強調, 參與活動的年青人與老人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溝通和合作,因而漸漸建立良好的跨代關係。

「『老嘢』設計會」歡迎不同年齡人士加入,成為會員即可獲得精美設計的會員卡和《設計點生活》手冊,啟發會員一起觀察身邊的設計,由房屋、服飾、到交通工具等, 到處探索。「設計會」未來更會主動走入社群, 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各類型活動,供會員參加。登記加入成為會員,可致電「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3928-2475 / 3928-2476) 查詢。

編輯垂注

「『老』設計會」於「退休人士及長者博覽」的活動照片

 高像素圖片下載:  http://goo.gl/UDBpOi

HKDI-DesignAgeClub-01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於「退休人士及長者博覽」的展區 和「老嘢」設計會會徽

HKDI-DesignAgeClub-18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團隊 。 (右至左:李欣琪博士 (Dr Yanki Lee),總監; 曾兆賢 (Albert Tsang),設計研究員; 劉嘉明 (Meng Lau),設計研究員

HKDI-DesignAgeClub-05

《設計「老一袋」》讓參加者落手設計適合自己的手提袋

HKDI-DesignAgeClub-16

參加者與學生討論設計

HKDI-DesignAgeClub-06

參加者Henry Chan 先生與他親自設計製作的手提袋

HKDI-DesignAgeClub-09

鑽石的形狀和顏色對參加者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

HKDI-DesignAgeClub-20

參加者張婉芬女士很滿意自己設計的餐飲方式

HKDI-DesignAgeClub-14

設計好一餐》,讓參加者落手設計適合自己的餐飲方式

HKDI-DesignAgeClub-22

《設計”死”粒石》珠寶設計師黃杞頤小姐

HKDI-DesignAgeClub-08

設計師用小遊戲引導參加者思考和說出對「死」的睇法

HKDI-DesignAgeClub-12

參加者設計的「紀念鑽」(用骨灰製成鑽飾)

HKDI-DesignAgeClub-21

設計過程令參加者程麗鶯女士更了解自己

DesignAge-HK-Club-04

去年「生死殯葬」活動-參與活動的老人與學生大合照

SONY DSC
老人與學生設計自己的未來生活
Stamp 1aa

「老嘢」設計會會徽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社會設計工作室」成立於2013 年夏天,是一個提倡「社會設計」的行動研究小組 。致力實踐「參與式設計」,啟發全民參與「設計點生活」的理念, 應用新設計知識使我們的社會和生活變得更美好。

老嘢設計會(DesignAge HK Club)

老嘢設計會(DesignAge HK Club) 的概念源於由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科爾曼 (Professor Roger Coleman) 教授於上世紀90年代率領一項名為DesignAge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計劃 。英國DesignAge設計會的創立是為了激勵年青設計師改變現有的商業和設計方法,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項目發展的其中一個里程碑就是與「第三齡大學」(U3A)合作,該大學致力提倡和鼓勵退休和半退休人士聚首一堂和共同學習,而該次合作成功讓DesignAge設計會接觸到一群龐大而仍活躍於社群的長者。

老嘢設計會(DesignAge HK Club)希望接觸到不同年齡的人士 , 以類似的方式共同思考和認識專為老齡人口的設計 。

社會設計 (Social Design)?

社會設計是設計研究和社會實踐之間的橋樑。

「楊氏基金會」社會設計前負責人Lucy Kimbell認為:「社會上各類專業人才正嘗試將「設計為本」的模式和方法應用於他們的各種項目中,包括:先為項目團隊和目標用家製定「原型」(prototype),多注重用家使用時的實際經驗,並在設計過程中明確地讓不同類型的用家參與 …社會設計愈來愈受重視 ,因為某些服務現已改由社區自我主導開發和提供….. 」

如何令設計師更具社會性呢? 「社會設計工作室」總監李欣琪博士及著名本地社會學家何國良博士合撰的研究論文中就曾提出這個問題並作出建議,他們認為要培養新進設計師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者,當中有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 通過設計界定「公眾」
2. 設計應用普及化
3. 改變設計師的角色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將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設計可能性研究」 ,「激發」設計師與社會互動 ,使他們與其設計作品的潛在用家建立特殊關係 。

「社會設計工作室」團隊簡介

總監 李欣琪博士

社會設計師,設計研究員和社會活躍份子,李博士提倡促進社會共融和創新的參與性創意活動。英國倫敦社會設計機構EXHIBIT at Golden Lane Estate 總監,李博士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取得建築系碩士學位和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參與設計博士榮銜。她由2000年起於海倫.哈姆林中心 (Royal College of Art Helen Hamlyn Centre for Design )任高級研究員,直到2013 年回港成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2012年獲「中英卓越院士」及皇家藝術學院榮譽院士榮銜以表揚她在設計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

研究員 曾兆賢

曾兆賢(Albert Tsang)於工作室擔任研究員和「 設計人類學家」。設計哲學碩士和人文學科學士, 研究範圍廣泛,從流行文化、都市消費主義,到設計的多元文化等。他還於香港一所創意學院任教和於他的母校-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任兼職導師。曾氏亦曾多次參與香港著名藝團「進念十二面體」的戲劇製作。